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其中万是儿童。
据估计,到年将有9亿多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
儿童听力损失60%源于可预防的原因。
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由于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听力损失得不到处理,每年给全球造成的费用达亿美元。
……
这一连串的惊人数字,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平日里容易忽视的护耳问题。3月3日是我国第21个“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世界听力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听力,终身受益(Hearingforlife:don’tlethearinglosslimityou)”。
认识听力损失程度
听觉功能障碍,俗称耳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分级有以下几种:
●正常听力:≤25dBHL,可以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
●轻度听力障碍:26-40dBHL,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可能存在困难;
●中度听力障碍:41-60dBHL,可听到1米处大声的言语声;
●重度听力障碍:61-80dBHL,对着叫喊才能听到部分词,沟通障碍比较严重;
●极重度听力障碍:≥81dBHL,大喊大叫也听不到任何词,通常也不会说话;
这些描述不够直观?请你跟着下面的图片来测一测你的听力吧!
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要警惕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例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以及一些抗癌药物;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避免这些伤耳行为
1坐地铁公交时听耳机
在地铁及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很多人会不由自主调高音量盖过噪音,长此以往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时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专家建议,使用耳机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而不要用插入式耳机;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可避免音量过大,伤害听力。
2
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手机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专家建议,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此外,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3
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棒火柴棒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4
经常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噪音会缓慢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次数和时间。值得提醒的是,感冒或过于疲劳的人群尽量不要去噪音较大的场合,此时免疫力弱,如果再遭到高分贝噪音袭击,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5
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
6
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座舱内的气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含气腔的气体也就随之扩张或缩小。如果中耳腔内外压不能迅速取得平衡,就会造成航空性中耳炎,出现两耳发闷、疼痛,头晕等症状。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主动做吞咽动作,让咽鼓管处于不断开放的状态,使空气能不断地出入,从而有利于保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
7
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8
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9
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但因其不会流脓而容易被忽视。目前主要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10
长期有负面倩绪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早治早防,挽救听力损失
可以通过在生活中自我检查初步判断自己的听力是否正常:
●接电话困难、常听不清他人说话要求重复;
●在公共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
●听不见、听不清楚频率较高的声音。
父母也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