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粤泰生物鉴定中心小讲堂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02816.html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

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2至6.5

是新冠病毒的3倍!

手足口病这个时节专门欺负孩子

大人可能就是传染源!

不想中招快这么做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

该如何预防?打疫苗有用吗?万一得了如何处理呢?

手足口病什么时候最容易爆发?

哪些人容易患病?

手足口病,其实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

孩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高发季节:5~8月

易感人群:5岁以下的儿童,有重症的发生率。

重症高发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1.5岁到3岁最多。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有什么表现?

该如何处理?

手足口病最大特点,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辅相成,就是孩子的手、脚、口腔出现一些疱疹。

疱疹的特点:

疹子不疼、不痒、不红、不破溃,也不会留疤。

手部:疱疹集中在他的手心,不会出现在手背,手背的疱疹不是手足口。

脚部:疱疹也是这样的,都是出现在孩子的足底,也不会出现在足背。

口腔:口腔的颊黏膜、唇黏膜会出现小的溃疡、小的疱疹,有痛感。

肛周:小一些的孩子,肛周的皮肤也有可能出现疱疹。

轻度症状怎么处理?

轻症的表现:

轻症的手足口典型的表现就是手、脚、口腔处出现有特点的疱疹,患儿发病时,出现发热的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轻症如何处理?

如患儿感染轻症的手足口病,无需太繁琐的处理,因为本身它是一个病毒性疾病,有自限性,是可以自愈的。

此时,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比如孩子出现发烧症状,应尽快进行退烧处理;孩子食欲减退,可能需要补液。

5~7天左右,孩子的症状逐渐减轻,疱疹消失问题就不大了。

重度症状怎么处理?

重症的表现:

1.确诊手足口病以后,高烧3天以上,孩子体温没有下降的趋势;

2.确诊手足口病以后,孩子出现很明显的、很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喘、喘憋、呼吸困难等;

3.确诊手足口病以后,孩子出现精神反应不好、打蔫儿、叫不醒,甚至异常的兴奋;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说头疼,头晕,不舒服,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重症如何处理?

一旦孩子确诊手足口病后,出现以上重症的表现,医院,及时进行专业医疗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父母们该做些什么?

1.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

4.预防手足口15字诀

“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有人说打了也没法%预防,真的吗?

医生建议: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及时地给位于高发年龄段的孩子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会有一个产生抗体的时间,一般是2周到1个月,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

手足口病疫苗没法%预防,是真的吗?

疫苗只是针对于重症手足口的预防,不是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很有可能接种了疫苗以后,还会感染手足口病,但只是预防了重症的发生。因此虽然没法%预防,但还是有打的意义的。

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以观察重症的情况为主,其它一些轻症的孩子,只需要进行居家的有效的护理,就可以了。

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手、足、口、臀部出现疱疹,还有一种就是疱疹性咽峡炎。两者都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经粪-口传播,只是在具体的肠道病毒型别上有区别。如何判断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

提示症状1:

咽喉处有溃疡和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咽喉处有溃疡和疱疹。大一点的孩子会表现为咽喉不适、咽痛;小一点的会发生吞咽困难,且不愿意进食,患这种病的小婴儿进食会哭闹,而且还会流涎。

而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会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部位出现疱疹,除了咽峡两侧或者软腭部位,还多见于手掌、脚掌、肛门等部位。

支招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三五天会慢慢恢复。针对其病原没有特殊用药,也就是没有立竿见影治好病的药物,可以在口腔局部用喷雾剂消除疼痛、缓解症状。维生素B、维生素C对黏膜恢复有一定作用。

因为口腔疼痛,所以患儿的进食会受到影响,不愿意吃饭。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进食、多喝水,以防发烧时脱水。饮食以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为原则,如果汁、青菜泥等,利于孩子摄入及吸收。对于小婴儿来说,喝奶时一做出吮吸动作会导致疼痛,因此可以改为勺子喂。进食后注意喝点清水,用干净棉签清理口腔,保持口腔黏膜的卫生。

提示症状2:发热

发热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也有少部分患儿并不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超过38.5℃,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退热药物治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对儿童来说都是安全的退热药物。

别只记得提醒孩子洗手

你也可能感染却不自知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正是眼下这个桑拿天),最爱"欺负"婴幼儿和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潜伏期多数为2~10天。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也可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出现感染病毒却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然而此时仍然是具有传染性的。

图源:视觉中国

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爸爸妈妈一定要提醒、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饮用水及食物卫生也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huamu.net/lcjc/5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