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豆,通称黄豆。原产中国,在中国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
今天介绍的这味中药名叫淡豆豉,是大豆成熟种子发酵后的加工品。
淡豆豉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功效和主治
辛、微苦,性凉。
肺、胃经。
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虚烦不眠。
1、感冒头痛: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症,皆可配伍使用。
2、烦躁胸闷,虚烦不眠: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桅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
典籍论述
1、《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
2、《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斑,呕逆。”
3、《温病条辩》: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同用,如银翘散。
4、《肘后备急方》:若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葱白,如葱豉汤。
5、《伤寒论》:治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侬,烦热不眠,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如栀子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