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晚十点东方卫视播出人间世打造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178.html
        

说到“大”手术,很多人会感到害怕。有人会害怕疤痕,更多人会担心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手术留下疤痕,甚至影响生活质量,这是治愈疾病一定要付出的代价吗?

年,医院妇科主任库尔特·席姆开始寻找不同答案。在手术时,他尝试改造原本作为检查工具的腹腔镜,让其具备了剪切、抓取的功能,初次尝试,便减轻了患者在手术中所受的创伤。这一小小的变化虽不起眼,但却让外科医生们更加坚定:手术中的创伤可以减小。自此,外科手术也开始探寻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腔镜微创手术。

年,一台发生于云南医院的胆囊手术,让腔镜微创技术也在中国有了初步探索。“90年代初了解到这个技术的时候,我的眼睛都亮了。”上海交通大医院郑民华教授说,“作为医生,我希望用最小的创伤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7月26日晚,中国首部微创手术主题纪录片《小孔之光》继年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后,将焕新回归,登陆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纪录片由强生医疗科技支持、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人间世》团队打造,共三集,8月2日和9日将陆续播出第二集和第三集,讲述腔镜微创技术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首部微创手术主题纪录片《小孔之光》登陆东方卫视

前往b站搜索“小孔之光”观看三集完整故事

第一集勇气

年1月28日,香港医生钟尚志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胆囊切除讲习班,打响了中国普外革命的第一枪。山东第一医院院长胡三元回忆,钟尚志当时做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我们一看很惊讶——切口很小,病人第二天就能活动自如,就觉得这种手术技术太好了。”这个培训班让胡三元在内的中国医生,第一次感受到了腔镜技术的魅力,也给他们带去了创新的勇气。

同年2月19日,方登华教授的导师荀祖武院长带领他开展了中国内地第一台腔镜胆囊手术,消息一出,在当时的医学界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吸引了全国40医院的外科同道们前来取经学习。

从中国第一台腹腔镜胆囊手术至今,方登华已累计开展2万多台腹腔镜手术,多项手术填补了当时省内国内的空白。“医院,能做到全国第一,就来自于我老师荀祖武当年的勇气。”方登华说。

几乎同一时期,来自上海的郑民华开始了他的“西部腔镜之旅”。“医院的地方,第一天来了10名患者,第二天20名,第三天就有40名了。”郑民华说,是西部老百姓对医生和新技术的信任感,让他们有了把全世界最先进的腹腔镜技术推广到中国、推广到西部边远山区的勇气。

年9月7日,全国首届微创外科新技术与新手术演示研讨会在甘肃嘉峪关召开。自此,中国腔镜微创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集秘境

一台胰腺手术,医生们在血管丛林里艰难跋涉;一台保肛手术,医生们跨越肠道的广袤森林;一台减重手术,医生们遨游于脂肪的星际……

在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任刘荣为胰腺癌患者刘军(化名)做机器人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手术,这如同要在豆腐上拆“炸药包”,原计划3小时的手术做了5小时。最终,刘军的肿瘤被成功切除,肾脏也得以保留。

在浙江台州,86岁的张奶奶得了低位直肠癌。“如果不能保肛,那让我死了算了。”爱干净的张奶奶万万不能接受术后挂着造口袋的生活。好在,医院荣誉院长汪建平在肿瘤距离肛门只有4厘米的空间内,精确操作,切除癌变的直肠组织,又保住了张奶奶的肛门,同时保住的还有她完整且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在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体重斤的许洋(化名)给母亲过完60岁生日,也希望为自己迎来新生——他希望用减重手术反转人生。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的主任王存川通过腹腔镜微创减重术改变了他的胃的大小和消化道结构,让他实现减重。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减重手术对中度以上肥胖,特别是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持久,且不易反弹。然而,最初减重手术开腹,巨大的创伤和诸多手术并发症,让肥胖患者望而却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减重手术由最初的开腹手术迅速转为微创手术。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已将传统的5孔减重手术减至3孔,甚至一个洞的单孔“缩胃手术”也已成为常规减重手术。

“手术对减轻体重和控制代谢疾病起到50%的作用,剩下的50%还要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律。”王存川说。

30年来,外科医生们手执腔镜器械,为了将创伤降到最小,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而身体里的每一次变化,也影响着个体命运的沧海桑田。

第三集锋芒

朱成楚是国内最早将食管癌腔镜手术做到成熟的医生之一,一台长达6个小时的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让大家领略了什么是技术的锋芒。

刘伦医院的副院长,他的行程上排满了一个又一个会议,等着他签字的文件每天堆积如山,找他汇报工作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但是他依然坚持每周给自己安排一天手术日,他用这每周一天的手术日守护自己做医生的初心。他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将李娟(化名)的20个肺结节全部清扫干净。

王群是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他一天可以做十多台肺切手术,然而王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劝病人不开刀比劝病人开刀还要难。”每天的门诊在王群看来也是一个手术台,只不过这里进行的是一场心里手术。他向病人方阿姨细心解释了她的磨玻璃结节不需要手术,方阿姨说:“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要出去旅游了。”

不论是技术的锋芒,还是医生的初心,或是患者教育,腔镜技术在中国30年的发展,让很多看上去“很大”的手术,有了下沉的可能性,使更多偏远地区患者足不出县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中国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分级诊疗的加速推进,将有更多的医生学习新的技术,将更好的治疗方式带给患者。推动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

    

栏目主编:黄银龙

    

文字编辑:陈敏

    

本文作者:解晓宇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bhuamu.net/yfcs/10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