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0天
五官、皮肤及其他
第2节
重要知识点
(选自《乡村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二节中耳炎
?考点一概述(常见病因)
中耳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四型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图片)
?考点二临床表现
1.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症状:听力下降伴自声增强,急性发病时可有耳痛,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也是常见症状,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检查: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当积液未充满整个鼓室时,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鼓室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鼓气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鼓气耳镜检查和鼓膜穿刺术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金标准”。听力学检查提示传导性听力下降。声导抗检查呈平坦型(B型)或负压型(C型)曲线,平坦型曲线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提示中耳积液。负压型提示鼓室负压,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患者可有积液。
2.化脓性中耳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黏膜。临床以耳痛、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流脓为主要特点。患者有发热、畏寒,局部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及耳溢液。检查:乳突区可有轻微压痛。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最早见于鼓膜松弛部,随着病情进展鼓膜呈弥漫充血,鼓膜膨出。穿孔前在隆起最明显处出现黄点,继之发生穿孔,穿孔部位一般位于紧张部,初始小穿孔为针尖样、闪烁搏动亮点,随穿孔变大脓液流出明显增多。听力检测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比率增加。全身症状、耳痛、听力下降、白细胞的变化在鼓膜穿孔后渐趋好转。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侵入中耳乳突的黏膜、骨膜、骨质后引起的持续6周以上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不仅位于鼓室,还侵犯鼓窦、乳突和咽鼓管。本病为耳科常见病,主要以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和传导性听力下降为特点。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呈不同形态和大小的穿孔。颞骨高分辨率CT可见鼓室、鼓窦和乳突内有软组织影,听骨可有破坏等。化脓性中耳炎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3.中耳胆脂瘤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长期持续耳流脓,脓量时多时少,常伴特殊恶臭。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性穿孔,自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听力下降一般为较重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若毒素侵入内耳则可有混合性听力下降。颞骨CT检查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边缘浓密、整齐。中耳胆脂瘤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
下期精彩预告:乡村全科核心考点全攻略-第1篇-第3章-第10单元(五官、皮肤及其他)-第3节。小杰君与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