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起,万物藏
立冬已经到了,冬天就开始了,寒冷不出意外也要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里。
冬季是孩子们感冒的高发期,感冒从来都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但是感冒一直康复不了,一系列噩梦就接踵而来了。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张嘴呼吸……
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
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耳朵疼。
近期来找我的患者朋友也很多,那我们今天就讲一下耳朵疼痛的前因后果。
也是借由这篇文字来提醒宝爸宝妈们,想要宝宝耳聪目明一定要非常足够重视才行。
心细的宝爸宝妈会在宝宝感冒发烧之后看到宝宝的小动作,例如抓耳挠腮,挖耳朵,表情痛苦等等。甚至会发现宝宝有时候反应迟钝。
注意:以上是宝宝有中耳炎的现象,发现之后宝爸宝妈一定要观察一下宝宝耳朵,并且跟宝宝验证是不是耳朵不舒服。因为宝宝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反应并不会表现的很强烈,家长的观察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中耳炎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很容易通过耳道与咽部相连的咽鼓管到达中耳,引起中耳炎。
那么,为什么宝宝容易出现中耳炎呢?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儿童鼻腔狭小,感冒后容易出现鼻塞,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导致缺氧,影响儿童脑、心肺等功能的发育;
二是儿童处于发育期,外界和中耳唯一相通的自然管道——咽鼓管短、平而宽,咽鼓管与鼻部连接处有发育中的腺样体,感冒后腺样体发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影响中耳与外界相通;
三是儿童初期自身免疫力较弱,免疫系统不完善,再加上自述能力差,不能及时的反映自己不舒服的地方,一旦发现问题,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四是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儿童娇嫩的中耳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它使中耳内分泌的粘液增加、变稠,也使咽鼓管不通畅,从而造成中耳内积液,使听力下降。时间长了,粘稠的积液机化可造成鼓膜粘连,发生传导性耳聋。
中耳炎有什么危害呢?
不能早期识别,有的小儿经数小时至数天后可出现鼓膜穿孔,直到耳朵内有稀薄的液体或脓流出后才就诊,而此时已转化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了。
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可造成感染的扩散,引起及性乳突炎,急性颅内、颅外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
最终直接产生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急慢性中耳炎最严重的能出现听力减退,对学龄儿童来说,听力减退会直接影响学习。
中耳炎如何干预?
1、缓解耳朵痛
泰诺林和美林(布洛芬),这两种药物是小儿生病最常用的的两种。注意按指定剂量服用。可以减轻炎症。
2、多做吞咽的动作,可以缓解鼓膜的压力。
频繁的中耳炎不仅非常痛苦,而且可能会影响听力,所以有必要考虑一种叫做“耳朵插管”的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将耳朵里的积液导出,使内外空气流通,不利于耳内的细菌滋生,就不会总严重发炎了,是一种预防频繁中耳炎的好办法。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为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穿刺和置管可以解除中耳负压,维持中耳粘膜的正常功能。
冬已至,宝宝们又到了面临巨大考验的时候了,宝爸宝妈们要加油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