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了解多少?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病变,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说,儿童发病的可能性高于成人,也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门急诊比较常见的病症,如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全聋。由于儿童人群的解剖结构、致病因素以及治疗配合程度与成人不同,治疗上倾向于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
张志钢
中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副主任,耳专科主任
广东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分会耳科学组组长
全国中耳炎前十专家(Top10)
鼓膜打孔技术是另一个通气引流的方法。开始于20世纪末,可实现鼓膜较大直径的造孔,从而维持较长时间的通气、减压及引流作用,又减少了放置通气管所带来的异物刺激。
中医院耳科专家张志钢教授原创性提出“可控性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可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这一新的理念,由珠海司迈低温等离子技术团队结合张志钢教授这一创新理念研发的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技术,具有高效、安全、更微创、低成本的优势,是广大医患者的福音。
全球首创
等离子鼓膜打孔术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技术的特点
低温
能把高能粒子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能量传递给靶组织后还原为基本粒子,从而达到能量外的温度为40~70℃。
安全
电极是双极电极,人体无需负极板,无电流刺激人体。自带吸附功能,生理盐水不易进入鼓室。
高效
等离子体能力场能量高且集中,可以瞬间气化鼓膜组织。
微创
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无需麻醉和住院,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可实施日间手术,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
司迈等离子鼓膜打孔电极
司迈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电极手术与鼓膜置管手术对比,其优势是即可以在3个月内可达到鼓膜置管几乎相同的疗效。
同时可以避免鼓膜置管后因通风管引起的中耳感染、过敏、脱落、掉入鼓室、再次手术等潜在风险。
司迈等离子鼓膜打孔电极的特点
安全
使用低温等离子能量用于鼓膜打孔,组织作用温度低;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不损坏鼓膜正常结构。
精准
刀头精细设计,可实现精确打孔;同时带注水和吸水功能,避免生理盐水流进患者耳朵;可控打孔深度≤2mm,避免损伤耳内神经。
便捷
尤其在鼓室积液粘稠成胶冻样时,常规方法吸引不易吸出清除,使用该电极汽化后就易吸出,故能彻底清除鼓室病变,恢复鼓室功能。
易操作
手柄重量轻盈,抓握自然,方便医生操作。
鼓膜电极在日间手术的应用
病例介绍
手术时间——8月24日
患者情况——女,26岁。右耳闷塞感,耳鸣!
诊断为耳咽管功能不良!曾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耳闷缓解不理想。
日间手术——选用司迈低温等离子打孔电极,鼓膜暂时性的打孔,帮助其咽鼓管功能恢复!病人在门诊局麻下快、无疼、无出血,瞬间完成手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临床数据分析
医院耳科专家张志钢教授团队选用侧患耳开展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并分成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组(A组)27耳;鼓膜切开组(B组)48耳;鼓膜置管组(C组)52例,分析三组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1月,鼓膜打孔组、鼓膜切开组、鼓膜置管组的有效率分别是.00%、66.67%、96.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三组有效率分别.00%、89.58%、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1月三组有效率进行两两比较,鼓膜置管组与鼓膜切开组比较,以及鼓膜打孔组与鼓膜切开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鼓膜打孔组与鼓膜置管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低温等离子鼓膜打孔治疗技术可作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外科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选择,其操作简便,而且安全性高和微创性好,无需麻醉和住院,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可实施日间手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有着广泛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专注于等离子领域十五年
卓越源于科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