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一、诊断要点
1)临床医师高度警惕性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主要根据成年患者不明原因首发的听力障碍,缓慢进展性病程,相继出现三叉神经、面神经、小脑及后组脑神经障碍的症状体征。
2)听力检查为“神经性耳聋”,患侧前庭功能消失或减退。
3)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征性改变是患侧1到5波间潜伏期延长,两耳5波潜伏期差异增大。
4)确诊主要依据MRI显示内耳道内或脑桥小脑角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肿物,注射造影剂有增强效应。
二、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约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80%,其余20%为脑膜瘤和脑干及小脑肿瘤,如神经胶质瘤、三叉神经鞘瘤、蛛网膜囊肿及转移性脑肿瘤等。
1)前庭神经病变:
早期眩晕须与良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迷路炎及药物性前庭神经损害区别。主要根据相应的病史,听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病程;而前庭神经炎有感冒史,美尼尔病为发作性真性眩晕,迷路炎有中耳炎史,药物性有相关用药史等。
2)耳蜗神经病变:
如耳硬化症、药物性耳聋等,而听神经瘤伴病侧前庭功能消失或减退。
3)脑桥小脑角脑膜瘤:
临床上前庭功能改变不显著,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不明显,内听道大多正常。有时临床上难以区分,需待手术证实。
4)脑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即胆脂瘤:
为先天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
首发症状常为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听力障碍不明显,前庭功能正常。
脑脊液蛋白不增高。内听道不扩大,CT呈低密度肿块,瘤内含脂肪,无增强效应。MRI在T1WI可见类似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5)脑桥小脑角胶质瘤:
多为脑干或小脑胶质瘤。与听神经瘤区别是:疾病进展快;症状进展顺序与听神经瘤不符,颅内压增高征、小脑或脑干症状较早出现,脑神经损害常为双侧;内听道不扩大。
6)其他
如脑桥小脑角动脉瘤、蛛网膜囊肿或粘连性蛛网膜炎等。
鉴别要点是,动脉瘤起病较急,后二者病程长期稳定;症状进展顺序不同;脑脊液蛋白不增高,内听道不扩大及影像学不同表现等。#每天一个健康冷知识#